习类冲突:主要是与孩子学习能力相关的。其中,被吐槽多的就是“作业”,包括孩子写作业磨蹭,家长辅导作业时的各种抓狂;还有就是与学习成绩相关的一切。这一类集中于孩子的行为习惯。例如,常见的罪魁祸首——手机和电子游戏;还有生活习惯,诸如整理房间,叠被子,洗澡等卫生习惯,花费问题也是这个阶段矛盾的主要内容,但消费习惯的培养又是日常应该做的,家长没注重平时的教导就很难在这个时期平衡。
1.华中学校(学员认可度高)
2.护航教育(质量有保障)
3.创德教育(价格亲民)
4.慧诺特教育(师资不错)
5.豫华学校(比较受欢迎)
6.心种子教育
7.兴华励志教育
8.启德教育
9.直利教育
10.华心少年军校
以上仅供参考,不同的机构有各自的教学特色和优势。
无论是性格还是环境,都可以对叛逆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性格因素:个体的性格特质和倾向可能对叛逆行为发挥作用。一些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性、挑战权威、追求*等性格特点,这可能使他们更容易表现出叛逆行为。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性格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如环境和教育也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有一位网友问:“为什么家长越催我好好学习,我越烦躁生气不想学?”
他说自己已经上大学了,明明一开始对学习兴致满满,结果父母突然发信息来让他好好学习,顿时就没了动力。因为挂了两科,父母每天都会发视频督促他。本来在好好上网课,父母一督促,他就特别烦躁,彻底不想学了。为什么父母越唠叨,孩子越反感?
这是因为“超限效应”发作:当刺激过多或过长,时间过久,就会引起人的逆反现象。
1.父母的唠叨太多,会让孩子有种“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
以前我也曾苦恼于儿子不自觉。看动画片时,喊很多遍让他别看了,他都不会主动关电视,还会说“你好烦”“为什么不让我看”。后来,我开始用规则2.替代催促。
看动画片时,会先和他讲好规则,“只能看两集,看完之后自己关掉”。孩子同意后,不用我提醒,每次都会主动把电视关掉。给孩子的提醒和批评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总是对一件事“揪住不放”,会让孩子的信心倍受打击,也会削弱亲子间的信任感。有一位妈妈在教育孩子时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孩子犯错时,批评和鼓励共用,一件事杜绝反复说教;
3.用时间掌控孩子的规则,而不要反复提醒。
与孩子沟通,用“做”代替“说”,不对孩子摆高姿态。
版权所有 畅学无忧 © changxue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00969号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