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年的过度时期,常常被戏称为“疾风暴雨期”和“亲子关系危机期”。在此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迅速。生理上的成熟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也希望能够获得和成人一样的权利,无比渴望*、脱离父母的控制。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弱,理性思考匮乏,还只是个内心住着孩子的半成熟状态的成人。
1、爱德思睿(比较受欢迎)
2、励志教育(校区比较多)
3、励萱教育(专业有实力)
4、鑫好少年(全方位一体化)
5、榕泉教育(多年教学经验)
6、善聆教育
7、桂西利仁
8、清直教育
9、关兴教育
10、战龙教育基地
以上这些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1.影响身体健康
长时间捧着手机玩游戏会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影响孩子颈椎等。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2.导致行为异常
手机游戏可以时刻陪伴在游戏者身边,唾手可得。游戏中泛化的虚拟世界,让游戏者享受着隔离现实生活之后的、封闭的“游戏场景感”。游戏规则的嵌入性,让游戏者感觉是个体在自主地操控身心。手机游戏让游戏者卷入身心、不可自拔,浑然不觉的“身心塌陷”行为,久而久之,就会表现出恍惚、退缩、无序等异常状态。
3.损伤脑神经
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4.耽误孩子学习
网络世界找到慰藉: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学习感到枯燥,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慰藉,形成恶性循环,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便捷的查询方式:很多孩子遇到学习困难,不肯深入思考,直接在手机上搜寻答案,导致认知与思考能力减退,产生思维惰性。
5.导致睡眠障碍
美国一家健康机构做了一项关于手机光线和日常灯光对孩子睡眠影响的研究:让十位孩子分别进入两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孩子们在看电视后睡觉,28分钟之内睡着;而另一个房间玩智能手机后的孩子,普遍在39分钟之后睡着(当然,也不建议孩子在睡觉前看电视哦)。手机屏幕所放射出来的短波蓝光对人体视网膜刺激强烈,经常暴露在这种光线下,将导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让人变得非常难以入睡。
1、爱德思睿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所专业从事问题青少年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及文化教育的专业青少年心理教育机构,该机构成立于2009年6月15日,训练场所占地十余亩, 建筑面积2000多米,校园环境优雅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秉承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质量强校、 全面育人 ”的办学理念。
2、爱德思睿教育采用亲情家庭式教育,以心理辅导为主,坚持以爱促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模式。对10--18岁有早恋、叛逆、厌学逃学、自卑自闭、奢侈消费、离家出走、打家斗殴、亲情淡漠、不懂感恩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行为矫正、习惯养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目标、责任感、让孩子内心自信、阳光、懂得感恩、能够自主、自立、拥有健全的人格、学会为人处事。
3、爱德思睿教育秉承“人性化”“完全透明化”的教学管理,摒弃同行业中那些药物治疗、电击疗法、野蛮训练、打骂体罚等可恶行为,学员在学校培训期间学校允许家长随时到校看望孩子,也侧面给家长承诺学校绝不会出现打骂体罚等行为。
1、尽管孩子已经在体型上接近成人状态,大多数的父母还是会习惯性地把他们当做小孩子。心理上跟不上孩子成长步伐的父母,自然也就无法适应由成长所衍生的系列问题。比如,父母可能依然以爱之名,事无巨细地“关照”孩子的方方面面。父母的控制与渴望*、成长的青少年格格不入,必然引发孩子的反抗,导致亲子冲突越来越频繁。
2、习类冲突:主要是与孩子学习能力相关的。其中,被吐槽多的就是“作业”,包括孩子写作业磨蹭,家长辅导作业时的各种抓狂;还有就是与学习成绩相关的一切。这一类集中于孩子的行为习惯。例如,常见的罪魁祸首——手机和电子游戏;还有生活习惯,诸如整理房间,叠被子,洗澡等卫生习惯,花费问题也是这个阶段矛盾的主要内容,但消费习惯的培养又是日常应该做的,家长没注重平时的教导就很难在这个时期平衡。
3、当我们倾尽全力想帮助孩子走出伤痛和困境时,结果却收到了“让我一个人静静”的回复,或电话不接、短信不回的“冷漠”,拒绝交流;也常在闲聊中,听到有人抱怨在向对方诉说难过时,一句“那已经都是过去的事了”、“你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的安慰,让人瞬间失去倾诉的欲望。
版权所有 畅学无忧 © changxue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00969号
该文章有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